從捷運回饋開始,我的理財起點


我第一次開始想「理財」,其實不是為了變有錢。

那時候我才剛出社會,每天通勤、搭捷運、打卡上班,生活規律卻也有點窒息。

唯一能讓我覺得還有一點掌控感的,是那張放在皮夾裡的信用卡。

我只是想著:「既然捷運每天都要搭,這筆固定支出能不能有點回饋?」
就這樣,我開始研究起各種信用卡的捷運回饋方案。

從那一刻起,我第一次意識到—— 錢是可以被設計、被安排、被回饋的。

那不是一種「我要賺更多」的野心,而是一種小小的「我想讓生活不再那麼被動」的感覺。

後來我開始研究更多信用卡、比回饋、查優惠,我發現,理財其實不是「省錢」,
而是理解自己在花錢時在意什麼、想要什麼,怎麼花錢最划算。

也許每個人的理財起點都不一樣,有的人是為了買房、有的人是為了投資、而我的起點,只是一張捷運卡。

但那張卡,讓我第一次感覺到:原來生活裡的每一筆花費,都能是一次溫柔的自我照顧。


💬 小結

理財不一定要從宏大的目標開始,
有時候,一個日常的小契機,就能改變整個思維。
當你懂得讓錢為你工作,生活也會開始慢慢有了方向。

留言